2025國際身心障礙者日首場活動「微光之境 視障權能群像展」開展

黃偉哲盼打造身障者文化平權

為響應12月3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臺南市政府社會局自114年10月15日起至114年10月30日於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茉莉工坊辦理「微光之境 視障權能群像展」。今(15)日社會局郭乃文局長代表黃偉哲市長出席開幕式,與佑明協會李宏平理事長、策展人楊雅惠女士、台南市聲暉協進會何素真常務理事共同以實際行動參與多感官的沉浸體驗,深入看見視障者的日常與力量,陳怡珍議員、林俊憲立委服務處代表、邱莉莉議長服務處代表及蔡宗豪議員服務處代表也親自到場致意與支持。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目前有逾10萬名身心障礙朋友,為呼應2025年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的主題「理解隱性障礙 消除誤解歧視」,除了打造多感官的沉浸體驗還有科技友善無障礙展演,也讓社會看見科技如何成為共融的橋樑,市府也希望讓「無障礙」不再只是硬體設施,而是一種態度與社會共識,共同建構更友善的未來。

社會局局長郭乃文在視障策展人導覽下,戴上眼鏡模擬不同的視覺狀況,親身體驗全盲、低視能與視野缺損的差異,並實際操作白手杖與點字機,感受視障者在生活中面臨的挑戰,郭局長分享此次群像展最動人的地方,在於由視障者親自擔任策展人與導覽人,邀請大家用觸覺閱讀世界、以心感受無形的光。活動中設有「黑暗角落」體驗區,許多參觀者在無光的環境裡聆聽視障者日常遭遇的微歧視語句,也回饋可深刻感受到那些視障朋友被忽略的傷。

社會局統計截至114年9月底,本市視障人口數有5,181人,而且近九成因疾病、意外、交通事故等原因導致中途致障,為此社會局辦理視覺障礙者生活重建服務,提供視障者定向行動能力訓練、生活技能訓練、輔助科技及輔具訓練、心理諮商、休閒文康等,114年迄今共服務1,548人次,幫助視障朋友重建生活上所需的各項能力與陪伴。日前也舉辦身心障礙禮儀友善宣導活動,透過無光餐廳體驗,從「黑暗中看見尊重」,未來市府也將持續辦理多元服務支持各類身障朋友。

詳細內容
「快樂搖尾巴,愛在每個家」繪畫比賽完成評選 傳遞尊重生命的溫暖力量

       由臺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舉辦的「快樂搖尾巴,愛在每個家」繪畫比賽,共計收到 384 件 參賽作品,已於 114 年 10 月 8 日 圓滿完成評選作業,評選出 56 件具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參賽學生以繽紛色彩與細膩筆觸,描繪出毛孩在被關愛與負責任照顧下快樂生活的畫面,作品中洋溢著幸福與溫度,傳遞出「尊重生命、拒絕棄養、善待動物」的核心精神,喚起社會大眾對動物保護議題的重視。

 

        本次評選特別邀請產、官、學三方專家共同擔任評審。評審老師表示,從孩子們的作品中能看見豐富的創意與真摯的情感,無論是構圖、色彩運用或主題詮釋,都展現出對生命的關懷與愛心,使每一幅畫作都充滿感染力與故事性。經過熱烈討論與細膩評比後,最終評選出特優、優等及佳作等獎項,每一件作品都體現孩子純真的想像力與對動物的誠摯情感。

 

       動保處方川和處長表示,透過藝術創作,能讓孩子從畫筆中學習「愛與責任」,並肯定各位同學的積極參與,使動物保護觀念從小扎根,持續擴散至社會各個角落,共同營造人與毛孩共享幸福的友善府城。

 

       得獎名單及領獎注意事項將陸續以電話通知,同步公布於臺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官網。頒獎典禮預定於 114年11 月 9 日上午9時,假安平水資源回收中心舉行,屆時將展出得獎作品,邀請市民朋友一同欣賞孩子筆下的溫暖故事,感受府城滿滿的愛與希望。

 

新聞連絡人:臺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 洪振凱 副處長  0905-128-810

詳細內容
南市觀旅局辦理新南向導覽培訓成果發表 培植新住民夥伴 打造國際觀光多國語友善旅遊環境

發稿單位:觀光旅遊局

發稿時間:114年10月15日14:50

 

由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主辦、中華台越新住民關懷協會承辦的「114年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新南向旅遊導覽人員培訓」,於今(15)日舉行成果發表,本次計有印尼、泰國、香港及越南等共計31名外籍新住民夥伴參與,該培訓自110年開辦以來累計已培育出具備跨文化與語言能力的新住民導覽人才達 133 人,為臺南的國際觀光市場注入了強勁的「新南向」動能。本次成果發表由南市觀旅局丁玲琍專門委員授予學員代表結業證書、中華台越新住民關懷協會郭啓瑞理事長、謝瑞珉副理事長及理監事幹部皆與會見證,就讀於崑科大旅遊文化系的印尼籍學員陳梅花、以及今年甫通過英文領隊及越南語導遊國家考試、於台南大學任教的越南籍學員阮氏青河也分享學習心得,感謝觀旅局辦理培訓,讓她們能更了解台南歷史文化與觀光特色並且實際應用,以母語帶領家鄉朋友暢遊台南,成為台南觀光旅遊推動的第一線觀光大使。

 

臺南市市長黃偉哲表示,目前台南市新住民人數約2萬3千多人,在政府努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下,台灣與新南向國家在雙邊貿易、觀光人次,以及來台學生人數等均有長足發展,期盼透過旅遊導覽培訓,讓新住民朋友能成為台南發展國際觀光交流的生力軍,協助市府提升台南市多國語言友善旅遊服務,讓更多新南向國際旅客深刻體驗臺南的精采風貌與友善旅遊人文風情。

 

觀光旅遊局林國華局長表示,新南向旅遊導覽培訓計畫自 110 年開辦以來,已穩健推動第五屆,累計培育出133位具備跨文化敏感度與專業多語能力的導覽人才,這些新住民朋友,是臺南連結新南向國家旅客發展觀光的重要橋梁,藉由他們親身體驗,用母語與專業熱情將臺南的人文與風景傳遞給更多國際旅客,建立更深切的文化連結與交流。未來市府也將持續建置多語導覽人才資料庫,除了運用於市府重要國際交流活動協助接待外賓、亦提供給觀光旅行業者參考選用,作為拓展國際友善服務的重點資源。

 

觀光旅遊局表示,本次培訓課程以「強化導覽專業」、「深化文化理解」、「導入觀光永續」為核心,內容結合理論與實務,涵蓋地方文化、導覽職能、觀光政策、性別平等、短影音行銷與實地走訪烏山頭水庫、葫蘆埤、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瓜瓜園觀光工廠等具代表性的觀光景點,進行戶外導覽模擬與實務驗收,訓練導覽應變力、現場互動技巧與路線節奏掌握,並由專業導師進行現場評核驗收演練,完整建構導覽人員的通識基礎。

 

中華台越新住民關懷協會理事長郭啓瑞表示,感謝市府觀光旅遊局大力推動觀光新南向,透過此培訓計畫,讓協會能持續協助新住民及外籍人士提升專業技能,推廣臺南的國際旅遊景點,亦可幫助新住民及外籍人士在臺融入生活,並推動發展觀光產業發展,為臺南的國際旅遊增添亮點。期能透過具備多國語能力及跨國文化敏感度的專業導覽人員,進一步提升臺南國際旅遊友善服務,成為新南向及其他國際旅客的首選旅遊目的地。

詳細內容
2025國際身心障礙者日首場活動「微光之境 視障權能群像展」開展 黃偉哲盼打造身障者文化平權

發稿單位:社會局

發稿時間:114年10月15日15:00

 

為響應12月3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臺南市政府社會局自114年10月15日起至114年10月30日於台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茉莉工坊辦理「微光之境 視障權能群像展」。今(15)日社會局郭乃文局長代表黃偉哲市長出席開幕式,與佑明協會李宏平理事長、策展人楊雅惠女士、台南市聲暉協進會何素真常務理事共同以實際行動參與多感官的沉浸體驗,深入看見視障者的日常與力量,陳怡珍議員、林俊憲立委服務處代表、邱莉莉議長服務處代表及蔡宗豪議員服務處代表也親自到場致意與支持。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目前有逾10萬名身心障礙朋友,為呼應2025年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的主題「理解隱性障礙 消除誤解歧視」,除了打造多感官的沉浸體驗還有科技友善無障礙展演,也讓社會看見科技如何成為共融的橋樑,市府也希望讓「無障礙」不再只是硬體設施,而是一種態度與社會共識,共同建構更友善的未來。

 

社會局局長郭乃文在視障策展人導覽下,戴上眼鏡模擬不同的視覺狀況,親身體驗全盲、低視能與視野缺損的差異,並實際操作白手杖與點字機,感受視障者在生活中面臨的挑戰,郭局長分享此次群像展最動人的地方,在於由視障者親自擔任策展人與導覽人,邀請大家用觸覺閱讀世界、以心感受無形的光。活動中設有「黑暗角落」體驗區,許多參觀者在無光的環境裡聆聽視障者日常遭遇的微歧視語句,也回饋可深刻感受到那些視障朋友被忽略的傷。

 

社會局統計截至114年9月底,本市視障人口數有5,181人,而且近九成因疾病、意外、交通事故等原因導致中途致障,為此社會局辦理視覺障礙者生活重建服務,提供視障者定向行動能力訓練、生活技能訓練、輔助科技及輔具訓練、心理諮商、休閒文康等,114年迄今共服務1,548人次,幫助視障朋友重建生活上所需的各項能力與陪伴。日前也舉辦身心障礙禮儀友善宣導活動,透過無光餐廳體驗,從「黑暗中看見尊重」,未來市府也將持續辦理多元服務支持各類身障朋友。

詳細內容
台南交通新團隊、運輸建設新願景

發稿單位:交通局

發稿時間:114年10月15日15:05

 

為推動本市重大交通政策,打造安全、智慧與永續並進的運輸環境,臺南市政府交通局15日下午布達「台南市公共運輸處」新任首長及交通管制科、停車工程科新任科長,以「智慧運輸、低碳永續、人本交通」為願景,展現交通局積極打造大台南交通新格局的決心。

 

新任公共運輸處處長劉佳峰,為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歷任交通局停車工程科科長、交通事件裁決中心主任及公共運輸處秘書等職,行政歷練完整、專業紮實。

 

劉處長曾帶領團隊於「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宴」期間完成停車場規劃與引導任務;並主導「臺南市東區林森圖書館及行政機關辦公廳舍附設多目標立體停車場新建工程」等三項工程案,參加2024國家卓越建設獎評選,榮獲「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殊榮。另外在負責交通裁決業務期間,更完成全局裁決作業規劃及便民措施建置,展現優異施政成果與卓越績效。

 

配合此次所屬機關首長之人事異動,交通局交通管制科及停車工程科等2單位主管亦有所變動:交通事件裁決中心秘書劉昆和陞任交通管制科科長、本府經濟發展局專員孫允昌陞任本局停車工程科科長。

 

交通局局長王銘德表示,此次人事調整秉持市長「用人唯才、適才適所」的原則,期勉新任幹部發揮專長、承先啟後,持續推動重大交通建設,展現臺南交通新氣象。

詳細內容
2025黑面琵鷺保育季10/26登場 黃偉哲邀請各地民眾來觀賞黑琵、享美食

發稿單位:新聞及國際關係處

發稿時間:114年10月15日09:00

發稿人:藍惠娟

 

國際保育候鳥「黑面琵鷺」於今年9月已陸續飛抵台南棲息度冬,由台南市政府主辦的「2025黑面琵鷺保育季」系列活動,將於10月26日登場,市長黃偉哲於今(15)日在民治市政中心舉辦的記者會中,述說台南對黑面琵鷺的保育工作顯具成果,並重申保育工作需全民參與,歡迎各地民眾來台南觀賞黑琵和各種冬候鳥,體驗生態旅遊,也大飽口福品嘗新鮮海產和各種地方美食。

 

黃偉哲表示,全球黑琵族群逐年成長,2025年全球普查總數達6,988隻,是全球黑面琵鷺最大的度冬區,其中在台灣的黑琵有4,135隻,接近全球總數6成,而台南所記錄到的數量更是高達2,088 隻,全球三分之一的黑面琵鷺都選擇台南作為度冬棲地。主要棲息於學甲、七股、四草地區,顯見台南在棲地的優化上有明顯成效。

 

黃偉哲強調,台南對黑面琵鷺的保育工作從過去陳唐山縣長開始,歷經蘇煥智縣長及賴清德市長的持續努力迄今,此外,對於水雉等其他野生動物的保育,也都非常盡心,更有來自地方大眾的共同努力。2025年黑面琵鷺保育季即將開始,期待藉著此活動,讓保育工作更向下延伸,讓更多年輕的朋友及學童小朋友都能夠在腦海中種下保育的種子。

 

農業局長李芳林介紹,「2025黑面琵鷺保育季」系列活動內容包括:黑面琵鷺保護區巡禮、黑琵保育季寫生比賽、吹糖人-蕭朗(黑面琵鷺、水雉)藝術展、水雉邂逅黑琵、王丁乙(黑琵剪紙人)、李家琪(鋁罐黑琵、水雉)藝術展、2025黑琵親子輕旅行,還將推出活動找尋由黃偉哲市長親自野放的18隻黑琵。

 

李芳林說,今年國慶日後台南地區棲息的黑面琵鷺持續增加,隨著北風吹起,將陸續有更多黑琵族群飛來,展開牠們為期半年的度冬生活,活動當日歡迎至七股欣賞黑面琵鷺曼妙舞姿。

 

今日的記者會,包括市議員沈家鳳、蔡育輝、陳昆和等均到場參與,立委賴惠員、林俊憲及陳亭妃等服務處均派員代表參加,場面相當熱鬧。記者會中還特別介紹在黃偉哲市長任內所救治復癒後野放的18隻黑面琵鷺的編號與特徵,將在這次活動期間供民眾找尋,歡迎有興趣的民眾齊來參與。

 

詳細內容
黃偉哲為台南喜樹萬皇宮龜醮仙舟開光 感謝用心傳承民俗

發稿單位:新聞及國際關係處

發稿時間:114年10月15日10:36

 

台南喜樹萬皇宮今(15)日於萬皇宮大廟前舉行龜醮民俗文化季-龜醮祭典法會系列活動,流傳百年特色傳統民俗「龜醮」傳承至今,已成喜樹在地民俗特色,台南市長黃偉哲今日特別到場為龜醮仙舟開光,並感謝在地居民傳承民俗的用心。市議員林依婷、周麗津,以及立委林俊憲、陳亭妃服務處代表、各議員服務處代表和喜樹國小附設幼兒園多位學童也到場觀禮。

 

市長黃偉哲表示,感謝萬皇宮及在地民眾的用心,努力保持百年「龜醮」傳統,希望藉由祭典保境安民,未來市府持續維護各優良宗教民俗傳統,讓後世能瞭解傳承。

 

喜樹為台南市南區濱海聚落,萬皇宮為當地信仰中心,「龜醮」傳承至今,於每年農曆8月24日舉辦祭典表達對昔日漁民誤食龜靈公的懺悔,約定捕獲海龜須放生不得宰殺,傳揚海洋生態保育觀念,經台南市政府於110年2月公告為市定民俗,登錄名稱為「喜樹萬皇宮龜醮」。

 

此外,龜醮傳說具獨特性,民俗傳承至今逾百年而不輟,儀程安排與傳說內容緊密扣連,科儀由喜樹在地道士家族執行,仙舟經開光、開水路、放置添載、海邊火化,民俗儀式代代相傳,迄今已成喜樹具特色的信仰活動。

詳細內容
台南市府先行墊付慰助金助民眾及早重建家園 烏樹林災後廢棄物暫置區已收逾19萬公噸 預計年底封閉去化

發稿單位:新聞及國際關係處

發稿日期:114年10月15日

發稿人員:劉一芬

 

台南市政府今(15)日上午於永華市政中心召開「丹娜絲颱風風災復原工作進度記者會」,由秘書長尤天厚主持,並邀集工務局、環保局等單位列席,向外界說明南市災後復原與補助核撥,以及拆除廢棄物暫置場管制等最新進度。尤天厚代表黃偉哲市長感謝自風災以來,社會各界的善行義舉,攜手市府協助民眾早日重建家園。

 

秘書長尤天厚指出,在屋損慰助金受理與核撥方面,截至10/14止,無疑義申請案件核撥達100%,累計核撥約12.4億元。受損車輛方面,各區公所合計受理10,456件,交通局迄今複審完成8,261件,累計撥款約6,668萬元。關於農林漁牧方面,中央核定件數15,455件,金額約10億元。

 

尤天厚強調,由於中央核撥金額有其行政流程,黃偉哲市長指示,在中央相關款項還沒撥付之前,市府以預備金先行墊付方式,加速慰助金核發,協助災民早日重建家園。

 

【10月底前自行雇工拆除災屋補助2萬 元】

 

工務局主任秘書邱乾艶說明,受災面積20平方公尺以上民宅,登記媒合有3,655戶,已100%完成現勘; 不需媒合為2,637戶,已簽約 1,018戶。 另外弱勢家庭361戶,已列入重點協助,由政府全額補助,目前已257戶完成修繕,33戶施工中。

 

依據114.08.12公告丹娜絲風災家園復原上工津貼補助金專案作業規定,面積20平方公尺以上災屋,最高補助3萬元,累計目前申請上工津貼補助件數為510件。工務局呼籲符合規定廠商,於115年2月11日前向各地公所申請。

 

另外,災屋拆除方面,不分一般戶或弱勢戶,委由政府代拆, 費用政府吸收 ;自行雇工拆除補助2萬元,受理期限延長至10月底。委拆案件經區公所審核,符合拆除計畫規定,即依續辦理拆除,加速協助民眾進行災後整理。目前災屋申請拆除578件,已拆除283件。

 

【烏樹林災後廢棄物暫置區已收逾19萬公噸 預計年底封閉去化 】

 

環保局科長邱瑞基說明,為暫時容納災後廢棄物,向國防部借用的烏樹林營區災後廢棄物進場量,截至10月14日止,總進場量19萬7,730公噸,其中磚瓦10萬 7,860公噸、綜合5萬8,478公噸、廢樹枝3萬1,392公噸。

 

邱瑞基指出,環保局為加強管理烏樹林風災廢棄物暫置場,要求所有區公所及工務局協助載運拆除廢棄物之車輛必須隨車攜帶來源證明單,並已安排專人巡查跟車,逐一記錄清運點位比對進場證明,若發現載運物來源與申報不符,或物件明顯非風災產生,將立即通報並禁止進場,確保暫置場僅收受合法來源拆除物。

 

經環保局抽查實際跟車 138車次,計有3車次清運地點與隨車證明文件不符合;另經暫置場現場人員發現未落實簡易分類遭退車為16 車次;此外現場車輛在卸除廢棄物時 ,被發現有太空包且疑似事業廢棄物,持續查明土地所有人到案說明,後續確認非公所或里長等同意,將依違反廢清法46條 第3款項規定移送,呼籲清除業者切勿違法以免受罰。

 

環保局提醒,民眾拆除受損建物或修繕產生的廢棄物,應落實現場分類,並依法委託合法清除業者進行清除,且來源證明單之清運地點、廢棄物種類等項目應確實填寫及簽名,不得虛偽記載,切勿隨意委託載運棄置。若發現環境污染或不法情事,請立即通報市府1999市政服務專線或環境部全國公害陳情專線0800-066666檢舉不法,以利稽查人員掌握稽查先機及提升破案率。

詳細內容
花蓮馬太鞍溪溢流成災 台南虎尾寮緊急救援隊連夜馳援光復鄉 仁安宮秘書隨隊赴花蓮捐善款 北門文山里長響應偕行 內文:

發稿單位:民政局

發稿時間:114年10月15日11:25

 

為支援花蓮縣光復鄉因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所致災情,台南市政府在先前已陸續投入消防、工務等單位人力與機具支援基礎上,於今(15)日凌晨再度擴大動員,媒合市內緊急救援隊,於零時三十分出發,前進光復鄉佛祖街執行任務,協助地方加速救援與復原工作。北門區在丹娜絲風災中亦曾受創,但在各界協助下逐步恢復,如今換他們化感恩為行動、伸出援手。北門區文山里李英信里長主動號召里民一同響應,展現人溺己溺精神,與緊急救援隊伍協同前往支援。

​   

市長黃偉哲心繫救難人員及所有協同前往人員的安全,特地指派民政局長姜淋煌,於出發前趕赴北門區仁安宮,向李府千歲上香稟告祈福,祈求緊急救援隊伍此行一切平安順利,任務圓滿成功。現場除了市府的關心外,國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侯信良及夫人侯蔡雪吟特地指派林淑華秘書,一同前往花蓮捐贈善款,以最即時的方式,將愛心與資源送達災區。

​    

為表達對救援隊員、響應里民及仁安宮的關心與支持,姜淋煌局長代表市長,除向神明祈求庇佑外,並親自致贈宵夜給所有同行人員,感謝他們在深夜時分,犧牲休息時間,立即投入跨縣市的救援行動,期盼他們在路上注意安全,並能順利完成搜救任務,平安歸來。

​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與花蓮同島一心,面對重大災害,市府將全力提供所需支援,成為花蓮縣最堅實的後盾。感謝台南虎尾寮緊急救援隊、國際紡織、仁安宮與熱心里民的無私付出與跨區馳援,期盼在各界的專業與愛心投入下,能為災區帶來希望,共同度過難關。

詳細內容
開發多元管道 引領學生探索未來 臺南創新推動國中技藝或職業在地課後課程

發稿單位:教育局

發稿時間:114年10月15日11:35

 

臺南市教育局創新推動「國中技藝或職業試探在地特色課後課程」,由學校主動規劃,結合鄰近技專院校或在地產業資源,讓學生在正式課程以外,親身體驗動手實作的樂趣,藉此拓展職涯視野,累積未來升學與就業的潛能,自100年度執行以來,目前已累積計約1,600人次學生及200多位教師參與。今(114)年度有仁德文賢國中、南化國中及白河國中等3校辦理在地特色課後課程。

 

市長黃偉哲表示,教育不應僅侷限於課本或教室,更應走入在地並與生活連結,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實作中成長,實踐「適性揚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最終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亮點與發展方向。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為了讓國中學生寒暑假或例假日也能有多元豐富的學習機會,且有機會踏入在地產業,透過在地課後課程的推動,引發學生對在地產業或職涯的興趣,進一步增加學生更了解當地的特色及優勢,深具教育意義與社會價值。

 

教育局進一步說明,仁德文賢國中於暑假期間邀請鄰近的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老師,教導學生新生兒照護、高齡養生保健、視光體驗等,除對醫護職群內容有了初步認識,同時豐富自己的健康知識。

 

南化國中以在地農業為發展主軸,如至養蜂場體驗蜂王乳製作、茶樹莊園進行精油製作、與果農學習烘烤龍眼乾,不僅增進對農業職群的認識,體察農事工作的甘苦與價值,也凝聚對家鄉的歸屬感。

 

白河國中則與鄰近白河商工合作,安排學生體驗蓮花文創商品雷雕設計、蝶古巴特拼貼手提袋、蓮花馬賽克拼貼等文創創作,發揮學生的創意與手作能力,產出獨一無二的精緻作品,提升學生自我表達與成就感。

 

教育局補充指出,除了在地特色課後課程,亦規劃透過其他多元活動引導學生發掘潛能、適性發展,如國中技藝教育課程、國小高年級專科學校與技術型高中參訪、暑期體驗課程、技職博覽會等,培育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與技術,更希望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意義與方向,多元展能,種下職涯探索的種子。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