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鼓勵學校發展傳統藝術教育,並於一年一度全國獨創辦理的國民中小學傳統藝術比賽中展現成果,感受南市藝文古都乘載文化新力的豐沛能量。今(114)年度學生傳藝比賽於11月8日於新營體育場磅礡登場,競賽項目包含鼓術、舞龍舞獅類、雜技類及創意藝陣類等四大類,共計168校228團隊參賽,近5300人同場競技,副市長葉澤山、市議員沈家鳳及各參與學校校長都到場支持,比賽在參與貴賓與學生一同擊鼓下揭開序幕,現場宛如民俗嘉年華般熱鬧精彩。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豐富的藝陣文化可說是歷史悠久且全國知名,市府透過每年辦理比賽的方式鼓勵新生代的孩子們接觸並傳承藝陣文化與教育,南市學生傳統藝術比賽辦理迄今已逾20年,縣市合併後持續維持每年5千多名學生參賽的規模,並在傳統中加入創新元素,讓臺南的傳統藝術比賽,能夠歷久彌新,相當難能可貴。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各校發展傳統藝術教育的形式多元,除結合學校特色課程外,也可以課後社團訓練方式進行,並透過比賽提供學生多元展能及相互觀摩的舞台。感謝各校持續推動傳藝教育和團隊組訓,今年報名情況維持穩定,其中仁德文賢國中報名4個團隊參賽,居全市學校之冠。希望透過學生傳統藝術比賽的辦理,延續傳統藝陣的文化精髓,同時融入與時俱進的創新元素,期讓傳統與創新交融並激盪出亮麗火花。
今年開幕活動邀請已有14年資歷的白河國小太鼓隊帶來第一個序幕表演-「美之海」,氣勢如虹,振奮人心;菁寮國中武術隊帶來武術表演-「斧啟新章,旗領未來」,融合拳法、兵器以及旗舞的運用,表現吸睛,精采絕倫;最後由那拔國小團隊演出-「舞動神力 Nezha Beats」,以最具臺灣精神的哪吒三太子為靈感,結合旗舞與電音節奏,讓古老的信仰在年輕的節奏中重生。
教育局表示,傳藝競賽項目多元,包含融合傳統藝陣、現代科技藝術元素的「創意藝陣」;古拙樸實的「傳統藝陣」、「臺灣獅」;展現力與美的「武術」;技術與美感兼具的「獨輪車」、「廣東獅」、「舞龍」;更有激勵人心的「鼓術」團隊。感謝各校用心推動傳統藝術教育並積極參賽,讓學生在舞台展現自信與精湛表演,將臺南的傳統藝術永續傳承,也感謝市民及各地民眾蒞臨現場共襄盛舉,一起為這些傳承傳統藝術的小將們加油,共同見證「南藝飛揚‧藝展風華」!
發稿單位:臺南市政府教育局
南市教育局今(8)日在和順國小舉辦「數位學習家長宣講」活動,吸引來自各地的家長踴躍參與,現場將近百人到場交流,氣氛熱絡,充分展現家長與學校攜手推動數位學習的決心與力量。為了幫助家長在數位學習時代中,有效陪伴並支持孩子,教育局邀請家長共同關心數位學習新趨勢,希望透過親師攜手,引導孩子妥善運用豐富的學習資源,攜手成為孩子學習的最佳後盾。
活動吸引各界嘉賓齊聚,共襄盛舉,包括高雄市數位學習國際教育協會理事長陳青年、新竹市家長聯合會榮譽理事長王文賓,以及來自各地的家長皆熱情參與,攜手為孩子開啟數位學習新視野。陳青年理事長還現場提供摸彩活動,贈送兩台平板電腦,期勉家長與學生持續精進數位應用能力,落實數位學習於日常生活中,參與者反應熱烈,研習活動氣氛良好。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推動數位學習成果亮眼,已連續2年榮獲全國「績優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特優獎及卓越獎,更已連續11年蟬聯「校園資訊基礎環境建設全國特優獎」,充分展現多年來累積的推動實力與深厚基礎。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推動,臺南市積極讓科技創新融入市民日常與教育現場,同時自籌經費為國中小教室建置智慧觸控電視,實現「班班有大屏」的目標,全面升級教學環境,此舉不僅顯著提升教學效能,更屢獲全國肯定,未來市府團隊將持續積極落實「智慧學習城市」願景,讓臺南在數位教育領域持續領航,成為全國標竿。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南市教育以「扎根基礎迎向未來」為願景,因此近年積極推動「課中差異化教學」與閱讀素養平台「布可星球」等多項教育政策,其核心理念在於「讓每個孩子在每堂課都有學習」,透過數位學習平台的診斷功能與提升教師的數位應用能力,能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依據個別差異調整教學策略,不僅減少課後補救教學的需求,也有效縮小學習落差。根據教育部透過平台數據對照學科成績的分析顯示,使用數位教學平台四小時以上的學生,在國、英、數三科的成長測驗通過率明顯優於未使用者,顯示數位學習推動的成果值得肯定。
本次活動特別設計「因材網」體驗環節,協助家長更深入了解數位教學模式與學習診斷機制,藉由節點狀態了解孩子對知識的掌握與學習成效。現場安排實作課程,由教師示範如何使用AI教學夥伴e度進行互動式教學,藉由即時互動問答、解題與輔助學習的引導方式,讓孩子漸進式學習。首次參與本活動的家長分享,透過今日的宣講與體驗課程,更清楚掌握「因材網」的功能與操作方式,未來也能更有信心地陪伴孩子共同學習與成長。他表示這次的體驗消除了過去對於孩子使用數位學習的疑慮,讓家長對科技融入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與肯定。
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主任高誌健表示,數位學習家長宣講活動一方面協助家長掌握平臺功能,另一方面更強化了家庭的支持力量,確保孩子在課後依然能獲得持續的學習陪伴,活動亦介紹教育部「家長數位學習知能指引」,期望家長能藉此掌握正確資訊,與學校攜手合作引導學生有效運用數位資源。未來,南市教育局將持續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深化家長數位知能,致力打造親師生共同學習與成長的數位教育環境,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科技素養。
發稿單位:臺南市政府教育局
臺南市政府民政局為推動里社區活動中心市民學苑學員相互交流及經驗分享,今(8)日上午於東山區東山國小文教活動中心舉辦「2025咱學習的好所在-里社區活動中心市民學苑成果展」。本次活動匯集各區學員的學習成果,現場不僅有活力四射的動態表演,更有精緻豐富的靜態創作,展現市民朋友豐沛的學習熱情與創造力。
市長黃偉哲表示,市府積極活化社區公共空間,讓里社區活動中心不僅是休憩場域,更是連結在地情感與推動終身學習的重要平台。期待未來各區能持續合作,共同為市民謀取最大福祉。
活動以「灑舞部岸原舞團」充滿力與美的「薰陶呈趣」開場,馬上炒熱現場氣氛,各區學員也輪番上台,展現三個月的學習成果;安南區塩田里的長輩們舞動太鼓,氣勢磅礴;下營區下營里則用大正琴彈奏出優美旋律;新化區崙頂里響亮的薩克斯風聲,更是吸引所有目光,以及關廟區五甲里、安平區華平里、育平里、將軍區西華社區、仁德區仁義社區、七股區樹林里、新市區三舍里、後壁區新嘉里及安定區中榮里等地學員帶來的精采動態演出,贏得現場滿堂喝采。
除了精彩的表演,現場還有超吸睛的靜態作品展覽。禪繞畫、精油香氛、環保工藝等40項展品,件件都讓人驚嘆。此外,歸仁區八甲里的手工編織手繩,以及南區鹽埕里的鹽燈製作,讓大家可以親手體驗,把實用小物帶回家,許多人玩得意猶未盡,直呼明年還要再來!
民政局長姜淋煌指出活動中心是社區營造的核心據點,民政局將持續透過「才藝嘉年華」與「市民學苑」等重點活動,活絡活動中心的使用,提升市民的藝文體驗。期許更多市民朋友能善用這些空間,讓活動中心不只是活動中心,更是大家的好厝邊。
承辦人:王惠茹 電話:06-3901079
聯絡人:曾科長大原 電話:06-3901039
發稿單位:新聞及國際關係處
發稿時間:114年11月8日11:00
發稿人:高淑芸
台南市政府社會局今(8)日於民治市政中心南瀛堂舉辦「讓愛據續,溫暖台南——台南市114年度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志工表揚暨『鬥陣來呷菜』頒獎活動」,由副市長趙卿惠代表市長黃偉哲親自頒獎,向志工們致上最高敬意。活動中表揚151位高齡志工、10組志工家庭、34個蔬食挑戰優勝據點及11個共生社區試煉成果據點,感謝志工長年無私奉獻,也肯定各據點推動低碳飲食與共生社區的努力,充分展現台南推動「在地共老、幸福共生」的豐碩成果。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市已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為讓長者能在熟悉的社區中安心安老,市府將持續推動共生社區及志工培力,串聯照顧服務、健康促進及友善飲食,打造最溫暖的高齡友善城市。他強調,志工是市府最珍貴的夥伴與力量,也是實現「在地老化、幸福共生」願景的重要推手。
趙卿惠致詞時表示,市府積極推動社區照顧網絡,目前已設立410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供電話問安、關懷訪視、健康促進與共餐等多元服務。這些據點的核心目的,是希望長者能走出家門,保持身體健康,同時維繫人際互動與情感交流。
她進一步指出,台南市共有超過1萬1,400名志工無私奉獻,投入各社區據點服務,其中六成以上是65歲以上的銀髮志工。然而從現場可見,這些志工個個精神飽滿、充滿活力,足以證明參與志願服務不僅能保持青春,更有助於促進身心健康。
社會局說明,本次表揚分為「高齡志工獎」及「家庭志工獎」兩類。高齡志工共有151位獲獎,其中80歲以上志工達25位,年齡總和逾1萬歲,象徵著「歲月的智慧與奉獻的力量」。家庭志工獎共10組,包含9組夫妻檔與1組親子檔,家人攜手共伴,同心協力的服務精神,展現溫馨的博愛力量。
今年出席活動最高齡志工是下營區甲中社區照顧關懷據點91歲的湯壽先生,他擔任志工年資已經經歷三任市長,以行動詮釋「越老越有力」的服務精神,是位擁有溫暖力量的長者。志工家庭中最高齡為來自新營區民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81歲的王清池先生與80歲的沈秀琅女士伉儷合計服務13,630小時;最高服務時數是東區東光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向光榮及劉金幸夫妻,服務時數高達14,085小時;更有一家三口親子檔來自七股區龍山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許世賢、蘇曉蝶夫妻及女兒許雯琪,服務時數達3,874小時。家庭志工他們以熱情積極的態度,參與據點活動協助推動各項事務,更將同在據點服務視為最快樂幸福的事。
社會局表示,今年延續好評舉辦「鬥陣來呷菜」蔬食挑戰活動與「共生社區試煉計畫」,鼓勵據點以行動響應「低碳環保愛地球」的理念,讓長輩「呷好菜、交朋友、顧健康」,此次蔬食共餐競賽為期3個月,今年共有34個單位獲獎,其中優勝獎30單位、特別獎4單位,第一名為麻豆區普門仁愛之家巷弄長照站,以累積62天蔬食共餐勇奪佳績,社會局依共餐天數頒發5,000、4,000、3,000及2,000元禮券,特別獎依初次參與且符合資格者頒發1,000元禮券,以資鼓勵;另11個據點完成共生社區試煉計畫,展現據點在創新照顧與社區連結上的成果,並頒發3,000元禮券,予以鼓勵。
今日表揚活動包括市議員沈家鳳、吳通龍皆到場支持,向在場志工致意表達祝福。
發稿單位:新聞及國際關係處
發稿時間:114年11月8日11:25
發稿人:陳涵文
台南市政府農業局今(8)日於後壁區菁寮老街舉辦「風起再生‧農聚台南」農村再生成果嘉年華,活動結合靜態展示、動態展演及農村市集,全面展現台南農村在丹娜絲颱風災後的復原成果與再生能量。
副市長葉澤山代表市長黃偉哲出席活動時表示,後壁區是台南市金牌農村的搖籃,從第一屆仕安、無米樂社區到第三屆頂長社區,皆榮獲農業部金牌農村獎項肯定。他提到今年經歷丹娜絲颱風侵襲,許多農村社區受創嚴重,但也在各界幫助下,展現出強大復原力與社區凝聚力,迅速重整家園、恢復農村風貌,展現了台南農村「遇風更生」的精神。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市積極推動農村再生政策,並與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合作推進,今年榮獲「114年度直轄市、縣(市)政府推動社區農村再生績效考評計畫」農再卓越獎第一組第三名及甲等績優肯定,展現市府與農村攜手的努力成果。黃偉哲強調,農村再生不僅是硬體建設的提升,更是生活品質、社區文化與產業價值的全面進化,期盼未來持續讓台南農村更宜居、更具韌性。
農業局長李芳林指出,今年嘉年華整合了培根社區、農村再生社區、胡麻產業總體計畫及金牌農村推廣計畫,於具有代表性的菁寮老街盛大登場。現場設有超過52個攤位,包括42個農村社區、10家胡麻相關業者與在地金牌農村商家,展售各式農特產品與手作文創。活動以「好吃、好看、好玩」為主軸,內容涵蓋在地風味市集、免費DIY體驗、胡麻食農教育展覽及特色文化展演等,讓民眾在遊逛之餘深刻感受農村風土魅力。
現場活動熱鬧非凡,嘉苳社區帶來「內山姑娘要出嫁」藝陣演出、廚師料理秀及街頭藝人現場表演,為活動增添豐富的視覺與聽覺饗宴,吸引民眾熱情參與。
市府表示,「風起再生‧農聚台南」不僅是農村再生計畫的成果展現,更象徵台南農村在面對挑戰後的重生力量,展現農村永續發展與文化傳承的美好願景。
今日活動包括立法委員賴惠員,以及立委林俊憲辦公室代表、立委陳亭妃辦公室代表也出席表達支持。
發稿單位:衛生局
發稿時間:114年11月8日12:30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今(8)日熱烈歡迎「不倒騎士 騎出生命」公益單車環島隊伍抵達臺南。活動由台灣抗癌協會主辦,號召全台癌友與公益騎士共同踏上環島之旅。活動自11月2日至11日舉行,由50位癌友與志工騎士挑戰全程1,100公里,用行動傳遞「勇敢抗癌、不倒精神」,展現生命的韌性與希望。
今年衛生局特別與不倒騎士共騎竹溪水岸園區,象徵「健康同行、永不放棄」的精神,並預祝車隊環島旅程順利完成。透過這項活動,衛生局鼓勵癌友走出戶外,以運動強健體魄、重拾自信,也邀請社會大眾一同響應,攜手支持抗癌之路,讓健康與希望在城市間持續前行。
衛生局陳淑娟主任秘書親臨現場表示定期健康檢查和規律運動是預防癌症的關鍵,台灣抗癌協會暨馬偕紀念醫院陳兆弘主任表示,癌友在治療後的復原階段至關重要,適度運動不僅能提升體能,更能改善心理狀態,帶來快樂與希望。他指出:「這次環台活動不只是挑戰體能,更是心靈的旅程,讓癌友在汗水與笑容中找到前行的力量。」協會副理事長何默真也表示,舉辦環台騎行的初衷,是希望癌友勇敢走出家門、擁抱人群,用運動延續生命、活出希望。
衛生局呼籲,定期篩檢是守護健康的重要基石。目前政府提供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HPV檢測、口腔癌及肺癌等免費篩檢服務,明年(115年)將新增胃癌篩檢。早期發現與治療可顯著降低死亡風險。市民如有篩檢需求,可透過「臺南市健檢預約平台」安排,或撥打諮詢專線0800-222-543(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8:00-12:00、13:30-17:30)。
發稿人:國民健康科 黃翊銘 連絡電話:06-6357716#255
發稿單位:秘書處
發稿時間:114年11月8日12:40
第40屆生達盃兒童寫生比賽頒獎典禮今(8)日上午在臺南市政府民治市政中心一樓藝文展覽大廳舉行。現場湧入眾多家長攜帶孩子出席,場面溫馨熱鬧,親子共度美好時光。
代表市長黃偉哲出席的劉育菁老師在頒獎時分享她多年的教學經驗,她觀察到喜愛繪畫的孩子往往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與無限創意。這次得獎作品色彩豐富鮮明,人物與動物表情生動活潑,充分展現純真的童趣。劉老師也歡迎民眾把握機會,前往市府民治市政中心一樓展覽大廳欣賞展出至11月底的優秀作品。
劉育菁老師表示,生達盃兒童寫生比賽由財團法人范道南文教基金會主辦,今年已邁入第40個年頭。為鼓勵兒童自由發揮創作天分,本屆活動選在學甲「頑皮世界動物園」舉辦,透過戶外寫生活動促進親子互動,同時提升社會藝術風氣,實踐企業永續回饋的精神。
基金會長期推動多元公益項目,除了全國兒童寫生比賽與桌球比賽外,更結合生達製藥的專業資源舉辦健康講座,並推動寒暑假營養餐券、偏鄉課輔及獎助學金等助學計畫,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劉育菁老師同時也預告,第40屆生達盃全國桌球錦標賽將於12月5日起一連三天在新營體育館舉行。目前已有293隊、共2,177名選手報名參賽,競爭激烈,精彩可期,誠摯邀請各界蒞臨觀賽。
本屆寫生比賽特別邀請國內知名畫家林宜靜、林昭安、莊慶芳、歐益豪等四位老師擔任評審。在眾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的金牌得主包括:
幼兒園組:鍾秉祐〜色彩鮮活、構圖大膽,充分展現童趣
低年級組:林宥薰〜人物表情刻畫生動自然
中年級組:江禹祈〜著色技巧純熟,呈現熱鬧歡樂氛圍
高年級組:陳穎芊〜構圖完整、色彩大膽艷麗,充滿動物狂歡的歡樂氣息
「第40屆生達盃兒童寫生聯展•彩繪動物世界」即日起至11月27日於民治市政中心一樓展覽大廳展出。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誠摯邀請您蒞臨欣賞小小藝術家們以畫筆彩繪的動物世界。
發稿單位:農業局
發稿時間:114年11月8日12:55
2025臺南胡麻季農業產業文化活動,今(8)日在善化區農會熱鬧登場,為今年胡麻季揭開序幕。市長黃偉哲表示,善化是臺南重要的胡麻產區之一,適逢產季,誠摯邀請全國民眾前來共襄盛舉,品嚐香氣濃郁、風味獨特的在地胡麻,感受農業與美食交織的幸福滋味。
農業局長李芳林指出,臺南市為全臺胡麻最大產區,種植面積約1,215公頃,其中善化胡麻的種植面積約175頃,為本市重要胡麻生產重鎮之一。善化區農會長年與農民契作並辦理收購,積極推動胡麻產業發展,並以自有品牌「醇善」為胡麻系列產品名稱,持續研發多樣胡麻加工品,如胡麻油、芝麻醬、芝麻糕點與冰品等,展現在地農產創新能量。鼓勵民眾把握今日活動優惠多加購買相關系列商品,一同支持在地香醇又營養的芝麻好滋味。
農業局表示,善化區農會於今日活動特別推出「當日限定優惠」,民眾凡購買胡麻自有產品滿1,000元,即可獲得100元園遊券乙張,活動現場也準備限量的美味胡麻料理「土魠魚海鮮麻油麵羹」,免費提供民眾品嘗,另有青農特製芝麻葉香腸,歡迎大家嚐鮮。此外,活動現場規劃多樣互動體驗,包括胡麻DIY 手作區,可親手體驗榨麻油與製作芝麻醬的樂趣,感受天然國產胡麻的純粹香氣。另有棉花糖DIY、農特產品展售市集及舞台活動,邀請大家來善化「聞香、嚐麻、樂遊」,共享香氣滿滿的幸福假期。
臺南市政府為深化青年政策跨域協作、打造更友善的青年城市,於昨(7)日在大臺南會展中心正式宣布成立「臺南市青年策略聯盟」,並舉行合作備忘錄(MOU)簽署記者會暨公民論壇。儀式由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王效文主任委員代表黃偉哲市長出席,與本市14所大專校院共同簽署,象徵地方政府與高等教育機構建立長期穩固的策略夥伴關係。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公共參與組蔡君蘋組長亦到場致意,肯定臺南以實際行動推動青年政策新里程碑。
本次聯盟以整合教育資源、強化青年參與為核心,匯聚市府標誌與各校校徽的主視覺意象,展現多元力量共同支撐城市青年發展的政策願景。王效文主委表示,青年是推動城市創新的關鍵動能,市府除既有青年事務委員會平台外,今年更透過「青年策略聯盟」強化跨局處、跨校協作,從青年成家、就業創業、公共參與、教育培力等面向出發,推動青年政策主流化,讓青年「敢夢、願做、能實踐」。他特別感謝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與14所大專校院共同投入,為青年城市的實現攜手努力。
簽署儀式後緊接舉辦「青年策略聯盟公民論壇」,由市府與校方共同推動的六大工作小組報告階段成果,包括跨校選課、AI教育整合、青年媒合平台建置、青年提案制度化、運動觀光與實習媒合、國際志工及留才機制等,展現政策推進的具體進展。
論壇亦邀請三位講者分享青年發展與跨域合作趨勢:國立臺南大學陳惠萍校長主講「AI時代的教育革命」、國立成功大學陳玉女副校長分享「從踏溯台南到USR跨域合作」、長榮大學孫惠民代理校長講述「教育跨境、永續共學」。三位學者結合實務經驗與青年培育視野,引發青年與談者熱烈回饋。
活動吸引市府局處首長、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代表、大專校院師生、青年學子及青年事務委員踴躍參與。與會者普遍表示期待透過此協作平台,有效整合政策與教育資源,促成青年從「學習者」走向「城市實踐者」。
臺南市政府強調,將持續與在地十四所大專校院密切合作,鏈結各校學術專長與青年創新能量,形塑青年友善環境,讓青年政策從市府出發、向城市全域擴展,攜手為青年打造更具機會與希望的未來。
新聞聯絡人:
臺南市政府研考會 研青科黃瓊瑱科長 06-2991111#1842
臺南市政府研考會 研青科劉家伶專員 06-2991111#1043
臺南市致力打造高齡友善幸福城市,社會局於今(8)日在新營區民治市政中心南瀛堂舉辦「讓愛據續,溫暖臺南─臺南市114年度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志工表揚暨鬥陣來呷菜頒獎活動」,由趙卿惠副市長代表黃偉哲市長頒發獎項給151位高齡志工、10組志工家庭、34個蔬食挑戰優勝據點及11個共生社區試煉成果據點致謝,市議員沈家鳳、吳通龍本人、立法委員林俊憲、賴惠員、陳亭妃、巿議員蔡育輝、李宗翰、陳昆和等服務處代表也到場同賀,肯定志工們長期無私奉獻,並讚揚據點推動低碳飲食與共生社區的用心,展現臺南在地共老、幸福共生豐碩成果。
趙卿惠副市長表示,臺南市已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為讓社區長者在地安老,市府積極布建410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供電話問安、關懷訪視、健康促進、共餐等多元服務。感謝逾1萬1,400名志工無私奉獻,投入據點擔任志工,其中超過6,900名65歲以上銀髮志工,志工是市府最珍貴的夥伴與力量,市府未來將持續推動共生社區及志工培力,串聯照顧、飲食與健康促進,讓臺南成為最溫暖、最具包容力的高齡友善城市,實現「在地老化、幸福共生」的願景。
社會局郭乃文局長說明,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在關懷網絡佔據關鍵角色,鼓勵社區長者參與據點活動、實踐志願服務,不僅促進長者身心健康,更拉近人與人距離、增進生活幸福感,據點志工是市府持續深化社區長者服務不可或缺的重要夥伴,讓愛與關懷不斷延續。本次表揚分為「高齡志工獎」及「家庭志工獎」兩類。高齡志工共有151位獲獎,其中80歲以上志工達25位,年齡總和逾1萬歲,象徵著「歲月的智慧與奉獻的力量」。家庭志工獎共10組,包含9組夫妻檔與1組親子檔,家人攜手共伴,同心協力的服務精神,展現溫馨的博愛力量。
今年出席活動最高齡志工是下營區甲中社區照顧關懷據點91歲的湯壽先生,他以行動詮釋「越老越有力」的服務精神,是位擁有溫暖力量的長者,深受據點夥伴喜愛。湯壽先生雖年事已高且獨居,但他很開心自己可以走出來到據點當志工服務人群,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與大家一起用餐一起運動,跟著理事長到獨居案家關懷訪視、整理花圃等等,在據點當志工讓他不孤獨,與志工們之間互相扶持,更擁有大家的關懷及關愛,湯壽先生表示只要身體允許會一直當據點志工來服務人群,湯壽先生的服務精神深獲社區志工的肯定與讚揚。
志工家庭中最高齡為來自新營區民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81歲的王清池先生與80歲的沈秀琅女士伉儷合計服務13,630小時;最高服務時數是東區東光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向光榮及劉金幸夫妻,服務時數高達14,085小時;更有一家三口親子檔來自七股區龍山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許世賢、蘇曉蝶夫妻及女兒許雯琪,服務時數達3,874小時。家庭志工他們以熱情積極的態度,參與據點活動協助推動各項事務,更將依同在據點服務視為最快樂幸福的事。
社會局表示,延續好評舉辦「鬥陣來呷菜」蔬食挑戰活動與「共生社區試煉計畫」,鼓勵據點以行動響應「低碳環保愛地球」的理念,讓長輩「呷好菜、交朋友、顧健康」,此次蔬食共餐競賽為期3個月,今年共有34個單位獲獎,其中優勝獎30單位、特別獎4單位,第一名為麻豆區普門仁愛之家巷弄長照站,以累積62天蔬食共餐勇奪佳績,社會局依共餐天數頒發5,000、4,000、3,000及2,000元禮券,特別獎依初次參與且符合資格者頒發1,000元禮券,以資鼓勵;另11個據點完成共生社區試煉計畫,展現據點在創新照顧與社區連結上的成果,並頒發3,000元禮券,予以鼓勵。並特別抽出三位志工安定區老人福利協進會梁聰寶、歸仁區社區發展協會林坤玲、基督教新興牧協會照顧據點分別獲得全聯禮券1,000元。





